
小编转载了一篇品牌营销的案例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~
众所周知,香菜的评论一直都是两极分化,讨厌的一直与香菜不共戴天,喜欢的则爱得欲罢不能。甚至不喜欢香菜的群体更是建立了“世界讨厌香菜日”,每年都要上演这么一场“香菜保卫战”,确实有点意思在。不过正是因为香菜的评论两极分化,也让它成功掌握了流量密码,它带着人们的又爱又恨,实现了一次次出圈。比如这次白象也在香菜的助力下,火出了圈。甚至面饼颜色上,更是香菜的绿,对于香菜党来说简直疯狂心动。所以喜欢则疯狂蹲货抢购,不喜欢的则是各种吐槽调侃。比如白象这款香菜泡面在上架首日就全网售罄,看得出爱香菜党很喜欢。而在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声音,却也依旧搞笑十足。
讨厌香菜党则是各种希望香菜消失,但爱香菜党可不让,一场香菜争论持续“交战”中。不过关于香菜好不好吃的问题,估计争吵到世界末日都可能不会有答案。并且之前饿了么数据还显示过,大家外卖备注里,出现最多的就是:所以白象此次的新品一经推出便引起市场剧烈反响,自然也是在意料之中。只能说,白象似乎找到了流量密码了,这次除了香菜口味,还有其他新的口味出现。这些可以说都是年轻人喜欢的口味,白象真的越来越懂年轻人了。关于美食口味一直都是用户争论不休的话题,比如“南北甜咸大战“,所以品牌借助这些话题去蹭热度打造新品,也能整活儿并调动起用户的兴趣。在香菜上做文章,也不仅仅是白象的专属,之前也有很多品牌推出各种香菜联名新品,成功在网上掀起一波热度。比如去年麦当劳的香菜冰淇凌,香菜和冰淇凌看似毫不搭边的东西,且组合在一起,爱吃香菜和不爱香菜的都沉默了。不过这样猎奇的口味也引发了无数人的好奇心,纷纷到门店去尝鲜,也成功让麦当劳再次火出了圈。当然这还不是最离谱的,更离谱的还有其他香菜口味的“美食“。从营销层面看,品牌通过猎奇方式去吸引大众的关注和好奇心,也成为当下的流量密码。首先,对于猎奇的口味打破了用户的传统认知,虽然香菜这些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,但是香菜泡面却很多人都没尝试过,所以两者结合在一起也能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。其次,巧用争议点,对于香菜而言,本身就自带话题性,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品牌都喜欢将其作为联名的选择,并且这种争议大部分都是用户的调侃打闹。所以品牌以香菜切入,也相当于加入到与用户的争论中,无形之中与他们玩在一起,并且还能享受用户自带的UGC。毕竟当下美食圈内卷用户早已习以为常,想要成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,必须创造出迥异于日常的奇特口味,打造惊喜感,才能让用户感觉到耳目一新。当然,猎奇的口味松弛度也很重要,白象新品被抢空的原因,其实也是猎奇口味的尺度把握得好,没有强制性的融合,而是在保证口感的以及品牌调性的基础上创新,用户觉得新鲜的同时却不会觉得难以接受,所以也能有效激发起购买欲。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军,口味变得越来越猎奇,一些奇葩口味反而能引发关注,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品牌都加入到口味营销的原因,低成本撬动大流量,这样的出圈方式,谁不爱呢?
文章转载于微信公众号广告参考